杨富学,现任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燕山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学术著作3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序跋评论60余篇,译文百余篇。
讲座主要内容:瓜州榆林窟第2、3、4窟为底层相毗连的三窟,构成相对独立的一个小单元。三窟所绘壁画都有与文殊信仰相关的内容,绘画风格近似,回鹘文献有明载,石窟壁画有暗示,可见三者都被视作文殊菩萨的道场,互为一体,构成五台山组窟。敦煌莫高窟第61窟作为“文殊堂”享名已久,在元末在西宁王支持下对甬道进行了重修。酒泉文殊山也自1326年起由豳王家族进行了重修。酒泉文殊山、瓜州榆林窟第2、3、4窟、敦煌莫高窟第6窟分别充任蒙古豳王家族酒泉豳王系、瓜州肃王系、敦煌西宁王系三个分支的文殊道场。这种现象的形成,首先与蒙古豳王家族对文殊菩萨的崇奉息息相关,同时又与五台山信仰在宋代以来即在西夏、契丹、朝鲜和日本等地遍地开花的传统不无关系,体现出不同民族对五台山信仰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