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主页| 校园公告|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附中首页

导航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大课堂教学 >> 正文

忻州师院附中开展大课堂教学 育人成才


 

    一、 “大课堂”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1、“大课堂”教学的概念
    “大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三维目标为指向,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立足于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开放性共生性的教学大系统。
    大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要与新课程目标相一致,强调建立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2)大教学视野。
    既要着眼于校内的,也要着眼于校外的;既要看到忻州,也要放眼于省城;既要看到内地,也要看到沿海;不仅要看到国内的,还要看到国外的。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既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将来;不仅要服务于学生,而且要成就学生
    (3)大活动平台。
    应拓宽教育教学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开展学生学科社团活动缓和研究性学习,科技节、文艺节、体育节的举办,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场所和提供活动的项目。
    (4)大学科教学。
    某一学科不是孤立的,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特点,将本学科融入其它学科中去。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结合、有机渗透、有机整合,有的问题应该与社会生产、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与其它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其它学科的有关知识服务于本学科。
    2、开展“大课堂”教学重要意义
    (1)进行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何实施新课程,如何发挥新教材的功能,课程改革走进课堂,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必修与选修的结合;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研究性课程相结合。
    (2)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学生存在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为学生成为“厚基础和强特长”的新型人才奠基。
    (3)创建学校特色的需要。
    我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为:突出外语教学,强化口语训练;构建两大系统工程,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学习型文化组织,打造优良文化品牌。
    (4)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
    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是带着知识进入课堂,还是带着智慧走向学生?作一个创新式教师还是墨守成规的教师?经验型、知识型的教师还是科学发展型的教师?
    二、开展“大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
    大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大课堂教学的中心课题。创新课堂教学不求统一的模式,重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活师生双向交流,进而形成“百花齐放”“博采众长”的教学格局和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
    2、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3、加强校本研训。首先是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学校先后邀请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山西科协副主席关元成先生、山西大学董川教授、山西省物理协会秘书长虞仲博教授来校讲学。并聘请特级教师对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培训和示范教学。其次是开展同伴互助。附中开设了教师论坛,讨论主题有大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教学理念、新学习方法和信息技术改革等。学校还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每周组织课堂教学的“说课——讲课——评课”一体化活动。第三是自主研修。学校制定了《教师读书行动计划》,要求每位教师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书籍,每位教师制定了专业发展的计划,并有严格的考评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要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致力于课程和教学的反思与合作。
    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不断促进专业发展。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功。
    讲求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强化了信息交流。
    三、大课堂教学的行动
    “大课堂”教学的魅力和其巨大的效应正在日益显现。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教师教有兴趣,学生学有乐趣。我们随意走进附中的课堂,体验到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情感的愉悦。
    我们先介绍这次科技创新大赛的指导教师侯先槐。侯先槐是个不安分的人,他的学生、同学们知道他喜欢搞实验,在他回来之前,就投资八九万元,在附中附近的小卢野村给他建了一个实验室,支持他的工作。他在深圳搞过化工,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于是他把家里的微波炉、烤箱都搬到了实验室,指导学生们用微波提取植物的有机成分。侯先槐憋了一股劲,一是他想在附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多培养点动手能力强的科技创新人才,展示自己科技创新方面的特长;二是想以忻州师院附中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忻州所有的学校较劲,以此推动忻州的科技创新教育。他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物理奥赛,人人获奖,其中一等奖一人。他带领学生到山西大学电子研究所、化学所的实验室进行实验,都是无偿使用人家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他把学生带到自己的实验室搞实验,从没有收过一分钱。
    计算机课教师陈彦玲、王毓峰都是既十分敬业又非常专业的好老师,他们十分重视同学们的每一节计算机课,精心指导学习演练,想多发现、多培养些好苗子。学校有一个自主实验室,陈老师和王老师一有空就钻在实验室里,辅导学生的操纵机器人。陈彦玲老师计算机专业学得好,C语言编程过得硬,在22号带领学生参加颁奖会的当晚,就被省科协派往北京参加国家级培训,培训归来后承担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辅导老师的重任。王毓锋老师是附中建校的小元老,多年来,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爱岗敬业,自愿担当起初中组机器人竞赛的辅导任务,面对初中生计算机基础薄弱,他耐心辅导,精心培育,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政治老师冯春霞讲《我爱我家》一课,她认为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家庭的亲情、感情,便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给父母写一封信,然后要求家长们孩子们回一封信,并将这些信件经选择后在周会上宣读。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尝试,让家长、同学感动不已,平日的冷漠和隔阂顿时消于无形。
    同样是教初中政治的李艳飞老师讲《走向自主》一课,上课后她让同学们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去学校附近的超市用五元钱购物。她的用意就是要考察同学们这五元钱怎么花,看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强不强,所购物品是否真正需要,购物后是否保存小票,有没有用塑料袋……这样一堂课下来后,孩子们对正确理财、维权意识、环保观念等等便有了实实在在的体验——同学们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了自主。
    数学老师冯海霞在她的“大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知识的背景和运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讲“勾股定理”,她让学生用绳子打结,在实践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奥妙。她要求学生目测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教室内“最长的距离”,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物理教师王迎丽在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方面颇有心得。有一次她要求同学们自己查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孔明灯。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同学们经历了七次失败才将一个直径一米多的热气球送上了天空。在制作的过程中,四十多位参与的同学体验到了失败的痛苦,更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对物理一向敬而远之的几位同学通这制作过程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用二极管制作的循环闪烁灯成功了,一件又一件物理小制作在学校的科技节上亮相,一个又一个物理成绩差的同学迎头赶了上来。
    高中语文教师张彩霞对“大课堂”教学的理解是“要以开放的眼光学语文,语文要与生活、社会接轨。因此在讲授《胡同文化》一课时,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看看我们忻州有什么类似的“文化”——有的同学就发现了,我们忻州有“醋文化”——从醋酿造、贮存时间越久则其味越为香浓这一点上,引伸出一种文化的积淀愈久便魅力越大的观点——张老师认为,这一课的目标已经比较圆满地达到了……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语文的下载”百家讲坛”、“大国崛起”给学生们播放,让语文课堂“大”起来,生动起来;讲化学的启发孩子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要求学生“用化学的方法”区分碱和盐;教英语的注重“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经常要求同学用生活当中的事情“编一道考试题”;教生物的讲“遗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举的是“宝哥哥”和“林妹妹”的例子——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令人叹息,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宝黛二人没有结合才是天大的幸事……


关闭

0
前一篇:无
后一篇:大课堂教学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