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张以达教授应邀来我系进行讲座,并为我系合唱团进行了排练指导 。
张以达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就职于中央音乐学院、河南平顶山市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现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童声合唱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国家图书馆音乐厅附属爱乐Do-Re-Mi合唱团、如歌青年合唱团常任指挥以及中央电视台《银河》艺术团等多个合唱团的艺术指导。作为作曲家,张老师在无伴奏合唱领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沂蒙山歌》、《五指山掠影》、《猜调》、《小姐姐的摇篮曲》等优秀的合唱作品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合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尤其是《沂蒙山歌》早已成为了国际上顶尖合唱团演唱中国合唱作品的保留曲目和首选,可见张老师及其作品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泰斗的级别。此外,大型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木兰诗篇》的家喻户晓也少不了张老师的精心配器。在合唱音准学方面,张老师开中国历史之先河,目前为止,他已经成为了该领域中国学派的开创者和领头人。
当天上午,张老师首先就个人对“合唱”的诠释强调了三句话,合唱是一种另类美;合唱的核心是协和;合唱是博大精深的美。接下来就合唱团参赛作品《走西口》进行分析时,张老师说,这首合唱曲目是一首按照欧洲大小调体系的写法来创作的山西民歌,然后,张老师将中国的民间歌曲同西方的教堂音乐相比较,给同学们细致的分析了民歌在音准和节奏的各方面特点及表现力;在谈到合唱的音色时,他用不同的乐器举例教导同学们合唱时要用“中性”的音色......张老师渊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再加以栩栩如生的讲座让同学们畅游合唱艺术世界,聆听和谐和声之美。
下午,张老师对作品展开了细致的讲解和精心的排练,面对我系合唱团一个稍显稚嫩的集体,团员参差不齐的合唱素质,张老师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把每一个知识和技术技巧都进行了专业的诠释,同学们都听的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
更令大家肃然起敬的是,年近八旬,日常生活都需要随时带吸氧机来维持健康的张老师,为了我们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牺牲了晚饭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在简单的用餐过后,又无私地主动要求给我们加排了一个晚上。同学们永远都忘不了,那一晚,在排练厅里,一次次地,合唱团前所未有的美妙声音在张老师颤颤巍巍的身体和急促的呼吸声中形成了整个世界上最悦耳的一首乐曲......年近八旬的老人,在忻州师院的排练厅里,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对这份艺术的热爱和对新时代合唱事业发展的无比关怀。
回京之后,张老师仍然和我们保持密切联系,无事不在关注着每一次的排练进度和牵挂着每一位合唱团的孩子。在得知合唱团荣获“三晋之春”合唱比赛金奖之后,张老师也是无比的激动,为同学们的这份荣誉感到欣慰和高兴,感谢张老师的莅临指导,祝音乐系合唱团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