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法音》、《中国宗教》、《音乐研究》、《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史学月刊》、《五台山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篇,获得科研奖励30余项。
代表性论文:
王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在五台山地区的境遇与出路.经济问题,2021(1)
李婷.基于网络评论的五台山旅游目的地游后形象感知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4)
曹建芳.特征融合AlexNet模型的古代壁画分类.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20(1)
曹建芳.CM-supplement network model for reducing the memory consumption during multilabel image annotation.PLoS ONE,2020(3)
曹建芳.Application of a modifi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in the super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murals.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2020(6)
赵新平.清末民初晋北庙会与民众精神生活———以忻州地区为例.晋阳学刊,2020(3)
赵新平.村庙与众生: 清朝代州村庙修缮与村落生活的互动.安徽史学,2020(4)
赵新平.水权与神权:清代五台山境域水利纠纷与庙宇权威——以代州峨河为例.近代中国,2020
赵鹏宇.基于PSR模型的能源-生态复合区生态安全预警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水土保持通报,2020(4)
赵鹏宇.山西省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
任瑞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山地学报,2020(6)
张慧琳.五台山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时空变化.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4)
贾富强.清代五台山的关隘与营汛——以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为线索.五台山研究,2020(4)
田志杰.五台山臭冷杉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化特征.生态学杂志,2020(4)
罗正明.五台山亚高山土壤真菌海拔分布格局与构建机制.生态学报,2020(5)
高艳珍、郑庆荣.五台山生态关联区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变化.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0(6)
王旭、孙云.佛教供养与礼乐文化传统的双重建构——以五台山南山寺“焰口”仪式音声为例的考辨.中国音乐,2020(6)
赵新平. 明清至民国水利与村际关系—以晋北郭县阳武河为例. 福建论坛, 2017(4)
赵新平. 民初五台大建安伏水会与水神信仰. 民国研究, 2016(30)
王涛. 唐宋时期五台山生物资源与文殊灵迹的交融与共生. 五台山研究, 2017(3)
王涛. 唐宋时期西北僧众到五台山的朝拜活动—兼论圣地搬迁的渐趋推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
张瑞杰. 傅山与五台山兼论其写景纪游诗的艺术特点—以《五台八首》为例.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4)
孙云. 国家在场—佛教音声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 国音乐学, 2017(2)
刘秀丽. 五台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干旱区研究, 2017(3)
赵鹏宇. 忻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 水土保持研究, 2017(2)
赵鹏宇. 2004-2013忻州市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 水土保持研究, 2017(4)
陈龙. 文殊信仰的初传—以《古清凉传》为中心的考察. 佛学研究, 2017(1)
姚腾. 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策略之探. 中国民族博览, 2017(5)
张庆瑞. 五台山跨文化对外传播中被传播者的认知机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
刘秀丽. 五台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
郑庆荣. 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与保护对策.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
孟洁. 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旅游发展研究, 2017(4)
赵淑清. 清至民国时期平定地区的水神信仰初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
王涛. 唐宋时期五台山史志的编撰特征. 山西档案, 2016(3)
孙云. 俗曲佛用、释俗嬗变—以五台山佛教音声为例的微观解析. 中国音乐, 2016 (3)
孙云. 音声还是音乐—对当下“佛教音乐”惯称的重新定位. 中国音乐学, 2016(3)
孙云. 丝竹杂伎皆由旨给—解析国家在场视域下的佛教用乐来源. 音乐研究, 2016(3)
代训锋. 儒家“君子”理想的当代考察. 人民论坛 ,2016(10)
常峥嵘. 辽代圆寂道场述论. 宗教学研究, 2016 (112)
常峥嵘. 论北朝佛教造像冲动的信仰、观念与社会维度. 佛学研究, 2015 (24)
罗正明. 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五台山研究, 2015(4)
贾艳青. 五台山国内客源市场时空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30)
张静. 历代帝王与五台山佛教. 五台山研究, 2016(3)
冯大北. 阿王老藏与五台山—基于《敕封清凉老人语录》的考察. 五台山研究 2016(2)
赵鹏宇. 基于网络评论的山西世界遗产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0)
赵鹏宇. 五台山景区关键词网络关注度与空间分布特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0)
赵鹏宇. 五台山景区网络关注度时间变化特征. 旅游研究, 2016(8)
赵鹏宇. 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居民感知差异与需求分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5)
赵鹏宇. 基于网络评论的温泉景点服务质量分析—以山西北合索温泉为例.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24)
崔嫱. 基于网络文本的峨眉山游客需求信息研究.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6 (2)
贾士义. 旅游目的地旅游网站建设研究—以五台山旅游网站为例.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9)
李婷. 基于网络视角的五台山旅游形象传播模式研究.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4)
李玉福. 岩山寺与崇福寺金代壁画的审美取向比较研究. 美术, 2016(11)
李玉福. 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壁画的空间营造与表达. 美术观察, 2016(12)
徐传法. 城于中便行于外. 有高热乃发大光. 美术观察, 2016(2)
冀培然. 晚唐至金国初期五台山地区的佛教状况. 世界宗教文化, 2016(2)
冀培然. 文殊师利来历概述. 法音, 2016(3)
李玉福.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名作欣赏, 2015(1)
赵新平. 历史上的移民运动与民众生活方式变迁—兼谈走西口对晋北乡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阴山学刊, 2015(4)
潘慧生. 清代到民国年间滹沱河上游两湾地区手工业村落. 山西档案, 2015 (4)
郑庆荣. 五台山自然遗产资源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学背景.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1)
刘秀丽. 五台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刘秀丽. 近10a来五台山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4)
罗正明. 四种五台山野生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
赵鹏宇. 2004-2011年滹沱河忻州段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
赵鹏宇. 近55年来滹沱河山区水资源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
赵鹏宇. 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33)
赵鹏宇. 滹沱河山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54
赵鹏宇.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 中国环境监测, 2015 (31)
赵鹏宇. 2004-2011年忻州市滹沱河系地表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15)
赵鹏宇.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五台山为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9)
赵鹏宇. 忻州市旅游收入与GDP增长的相关分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1)
赵鹏宇. 基于游客网络文本的五台山需求信息研究.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4)
韩瑛.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34)
赵鹏宇. 滹沱河忻州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5)